集团改革重组以来,锚定科技强省目标,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为湖北打造全国科技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2022年集团新增专利等知识产权授权近200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新设科研平台近10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入选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1家;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多家子公司被认定为“金种子”“银种子”“瞪羚”以及省级“专精特新”企业。
聚焦产业 争当科技创新“排头兵”
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湖北生态所属中科水生“三峡水库典型消落带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治理技术”成功入选《长江流域十大生态保护与修复案例 2022》,并在缔约方大会上正式发布。
“这正是湖北生态坚持‘投资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湖北生态相关负责人这样说到。
作为省级生态环保重大战略规划实施平台、技术研发及数据集成重要平台,湖北生态目前已建成1个总部研发中心及“水环境中心”“检验监测中心”两个分中心,全力推进设立“磷石膏中心”,开展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研究。同时,携手知名高校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共建研究院、孵化器等创新平台,开展多领域环保技术和专项技术研发及产业应用,为武汉都市圈及武鄂黄黄核心区建设和生态环保产业发展持续蓄力。
2022年,集团喜添一名生物医药领域“荆楚工匠”——长江资管旗下湖北省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凌飒获得殊荣,以凌飒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在医药创新赛道也取得了新进展。
改革重组后,湖北医工院成为长江产业投资集团的一员,集团各级领导十分关心这家有着六十多年辉煌历史的科研企业,多次调研企业发展,并组织研究出台《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工作意见》《科研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试行)》等多项办法,推出鼓励机制创新、优化人才引育、加大研发投入等多项举措,极大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经费使用效率。
凌飒介绍说:“在集团支持下,湖北医工院不断夯实‘底盘’,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ISO中药及化学药研发创新质量体系认定,还作为主要参与方研究制定了经皮给药领域的两个国家共识,对促进我国经皮给药专业领域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加强研发能力,广济药业也作出了不同尝试。通过成建制引进研发团队,整合内部医药科技创新资源,兼顾生物发酵和化学合成两条研发路线,加快研发成果转化力度;与武汉工控、北京蓝晶、鲲鹏院加强合作,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整合研发资源,提升研发效率,实现优势互补;联合科研院所着力打造长江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设新一代菌株优选培育平台、合成生物学中试平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让创新中心成为科学家的“助推器”和“经纪人”,成为企业家的“发动机”和“加速器”。企业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解决湖北省科技成果转化难点,助力全省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
服务全省 助力打造科创高地
一年来,集团在服务全省建设全国科技创新高地上尽显国企担当、在促进创新驱动中贡献国企力量。
通过改革重组,集团新设长江科服集团,整合优势资源,投资、建设、运营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园、高新技术产业园等一批创新园区,通过市场化、专业化、价值化运作,实现“创新主体扎堆、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产业培育”效果。目前,入驻园区科技企业300余家,90%为高新技术企业,平均每年提供就业岗位近1万个。同时,与中科院病毒所、武汉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产学研”嫁接,加快构建一体化协同创新综合体。
在发挥“省级科技创新孵化主体”功能上,集团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承接省级江夏实验室,变传统科研机构为“研+转+产”于一体的综合创新平台,推动一批中试平台建设。目前集团已储备研发中试平台项目12个,正加快推进mRNA疫苗研发平台等5个科研平台建设。
为进一步加快培育我省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为代表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促进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集团积极组织“专精特新”楚天行活动,对全省48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实地调研。充分发挥集团“产业+科技+资本+载体”系统集成优势,为湖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专项成长路线图,助其“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并通过开展“上市一对一闭门辅导”“上市主题培训”和“投融资路演对接会”等系列活动,切实发挥国有资本引领带动作用和创投基金的“触角”“探头”功能,全力促进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做精做强做大。
依托100亿元长江创投母基金,集团正牵头设立总规模100亿元科创天使母基金,首期30亿元,重点用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天使阶段等早期投资,支持省级实验室、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及龙头企业孵化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等,弥补湖北省在天使母基金方面的短板;依托科创天使母基金,加快设立一批区域科创子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子基金,汇聚形成500亿元科创基金群;同步配套设立30亿元全省科技人才股权激励基金。